第77期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8月23日
肅南縣“三聚焦”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發展
今年以來,肅南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全國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項目縣為抓手,深挖發展潛力,持續拓展業態,健全完善產業發展體系,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發展、提質增效。
一、聚焦“小規?!贝蛟飚a業融合亮點。堅持綠色轉型,加快推進全面落實草原補獎政策下實現農牧民轉方式、調結構、促增收的產業轉型發展步伐。一是融合發展增效益。按照“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飼喂精準化、防疫制度化和糞污無害化”要求,以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和祁連山馬鹿文化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為引擎,融合農文旅、貫通產加銷,探索“畜牧業轉型+文旅融合發展”道路,著力打造祁豐東納藏鄉小鎮+天生場養殖點、大河巴爾斯小鎮+西岔河村養殖點、康樂裕固風情走廊+隆豐村養殖點、皇城江讓特色村寨+紅旗村肉牛托管中心等亮點,形成集中連片產業示范點,帶動全縣發展羊存欄5萬只鄉(鎮)5個,牛存欄萬頭鄉(鎮)4個、千頭村32個。二是“異地借牧”拓增量。引導養殖規模較大、全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積小的養殖戶,秋冬季將放牧家畜運往農區玉米秸稈地和苜蓿留茬地放養,主動向川區兄弟縣區“借牧”,天然草原年均減畜量達9.3萬個羊單位,成畜產毛量提高10%、羔羊成活率提高7%,借牧期每個羊單位增加純收入28元,既有效緩解了草場載畜壓力,又解決了農牧民飼草料短缺問題,實現“禁牧不禁養”。三是以草帶畜強保障。大力推進10萬畝優質牧草基地建設,開發紫花苜蓿、飼用燕麥等優質牧草生產加工,全縣人工種草面積穩定在14萬畝以上,初步建成以草帶畜、以畜促草、草畜并舉、循環發展的飼草料供應體系,為全縣現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飼草保障。
二、聚焦“大群體”促進聯農帶農擴面。按照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的思路,推動實現草原畜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和生態保護互促共贏。一是完善多方融資渠道。爭取惠農補貼資金2.73億元,用足用活2265萬元縣級產業扶持資金,對全縣規模養殖戶給予貼息貸款,累計投放鄉村振興產業貼息貸款1331筆1.76億元,通過政府適當補助、農牧戶自籌為主的方式,以“小切口”帶動農牧民自籌資金1300多萬元,有效盤活養殖大戶和散養小戶資源存量,全縣存欄各類牲畜123.75萬頭(只、羽),出欄牲畜24.04萬頭(只、羽)。二是構建多元經營體系。整合村集體、合作社、農牧戶等資源,挖掘“管理+生產+服務”產業模式,探索建立“黨支部+農牧戶+基地”的“千頭肉牛托養”模式,試點村農牧戶采取“資產承租+資源流轉”模式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嚴格執行“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防疫、統一出欄”和“專人看管、定期核管、全程監管”的“四統三管”辦法,帶動55戶農牧民戶均增收2.7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加14萬元。三是激發多效增收動能。持續加大當家畜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加大肅南高山細毛羊改良和肅南牦牛復壯提純力度,年改良細毛羊20萬只、復壯提純牦牛1萬頭。加快與蘭州大學聯合制定天然草原修復、飼草生產加工、畜禽標準養殖、良種繁育推廣、畜產品加工營銷為主的草原畜牧業五大體系“肅南標準”,大力推行12項甘肅高山細毛羊生產標準體系及澳血導入、“兩年三產”等繁育技術,繁殖率提高44.6%,每百只能繁母羊年增加純利潤2.85萬元。
三、聚焦“市場化”推動產業集鏈成群。按照“穩羊增牛、草畜平衡、種養結合、農牧協調、品牌強化、持續增收”和“山下規?;⑸缴掀放苹钡陌l展思路,推動產業擴容增量。一是鍛造產業發展新鏈條。堅持以工業化思維謀劃現代畜牧業,以“鏈式思維”打造畜產品精深加工集群,通過落實示范性經營主體縣級補助獎勵、爭取重點龍頭企業獎補資金、對接金融機構融資貸款,助力產業化龍頭企業擴規模增效益,3家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年產值達到7000多萬元,帶動社員戶均年增收1.2萬元;培育以牲畜養殖、牧草種植加工為主的農牧民合作社371家、家庭農場1076家,帶動農牧戶6400多戶,初步形成了“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的發展格局。二是打造品牌營銷新模式。以入選全國有機農產品(牛羊、紫苜蓿等)生產基地為引領,圍繞“三品一標”產品認證續展、包裝物流、宣傳推介等環節全方位落實補助政策,新取得綠色食品認證證書3個,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達23個、占生產總量的65%。開發風干牦牛肉、肚包肉等預制菜,累計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1個、鄉(鎮)電商服務站5個、村級電商服務點12個,快遞物流企業3家。上半年,與粵海食品(佛山)有限公司肉牛供銷成交額達2500多萬元。三是建設成果共享新路子。充分挖掘畜牧業多元價值,建成集生態養殖、放牧體驗、遠程可視、休閑養生、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全省首個全域智慧化共享牧場示范項目,利用微信小程序“裕固高原綠色牧場”,打通從草原到消費者的一站式共享服務渠道,細毛羊云端銷售價格只均凈增120元,累計銷售額達1900多萬元,實現牧場、品牌、成果共享。
(根據肅南縣政府辦公室提供材料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