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綿陽司法公眾號日期:2024-08-08
進入汛期,多地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因洪災引發的法律問題接踵而來。本篇《防汛搶險救災法律知識指引》針對救援救助、財產損失、保險理賠等二十一個法律問題分條列出,逐一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洪澇災害屬于不可抗力嗎?
洪水是突發的自然災害,屬于不可抗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一是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洪水、冰雹、火災、暴風雨、雪災、海嘯等;二是政府行為,如征收、征用;三是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戰爭等。
防汛搶險救災期間,政府是否可以征用私人財物用于應急救援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政府及其部門為應對突發事件,可以征用單位和個人的財產。被征用的財產在使用完畢或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應當及時返還。財產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妨害防汛搶險救災秩序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定,阻礙、威脅防汛指揮機構、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阻礙執行緊急任務的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搶險車、警車等車輛通行,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法律法規對防洪、救災資金和物資是否有特殊的保護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災資金和物資。截留、挪用防洪、救災資金和物資,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個人房屋、企業廠房被暴雨水淹損毀后,怎么辦?
自然災害屬于不可抗力,由此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受損,不存在賠償問題。當然政府方面會實施救援,社會各界也會施以援手,但這屬于救濟而非賠償。如果個人房屋、企業廠房已投保財產綜合險或類似保險產品,應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同時要盡量保存受損房屋、物品的證據(包括但不限于:受損物品照片、清單、購買物品的合同、發票等憑證),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按揭房屋被暴雨水淹損毀,還需要償還銀行貸款嗎?
目前我國的法律規定及金融機構常規借款合同中,一般均未規定、約定發生不可抗力后,金融機構免除借款人的還款責任,如果房屋在洪災中被毀壞,銀行失去的是可以用于拍賣的抵押物,但銀行的抵押權并未消滅,一般情況下貸款人所欠的錢款仍然需要繼續清償。
租賃房屋被暴雨水淹損毀無法繼續居住,租戶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嗎?
因房屋損毀導致租賃合同目的無法實現,雙方可以重新協商;如果協商不成,租戶可以要求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即在合同成立后,訂立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仍然維持合同效力履行合同對于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受不利影響的當事人可以與對方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變更或解除合同。
洪澇災害造成小區路面塌陷,可以申請物業維修基金用于路面修復?
建筑小區道路分為市政道路和小區業主共有的道路。如果屬于市政道路塌陷,不能動用小區物業維修基金進行維修;如果屬于小區業主共有道路塌陷,可以申請使用物業維修基金進行維修。
機動車涉水損毀,保險是否可以賠償?
機動車被暴雨水淹損壞后造成的車輛損失適用機動車損失保險進行理賠。車輛被淹后發動機熄火,一定不要再啟動發動機,否則會引起發動機損壞。如果在水中“二次點火”對發動機造成損傷,保險公司一般認為屬于“損失擴大”的責任免除情形,不予理賠。
沒有投保機動車損失險的車輛停放在住宅小區或商場的地下車庫被水淹,可以要求地下車庫所屬的物業公司賠償損失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車主在停車時已經向物業公司繳納停車費用或長期租用車位費用,與物業公司形成的是有償保管的法律關系,物業公司負有采取必要、合理的排險、搶險和事后補救措施的義務。如果物業公司疏于防范,沒有盡到必要的注意、安全提示或者管理義務,導致車輛受損的,物業公司應該對車主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農畜產品投保農業保險后被暴雨水淹損壞,如何申請理賠?
因暴雨受災后,農畜產品所有人要根據自己的投保情況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由保險公司到現場進行勘驗、定損,對保險公司的物品定損清單、理賠數額等內容有異議的,應及時提出,切勿隨意在保險公司的單證上簽字認可,經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員工因暴雨無法正常上班,可以按曠工處理嗎?
如果員工上班的道路存在危險或被淹沒,無法通過交通工具正常到崗,用人單位不能按照曠工處理。企業可以要求員工提供被交通限制的證明文件。員工也應當及時向企業說明情況,并按照企業制度規定履行請假手續;員工未及時履行請假手續的,企業應當提醒員工,同時給予申辯和說明的機會。
快遞被暴雨泡毀,可以要求快遞公司賠償嗎?
在不可抗力的前提下,能否賠償取決于是否對快件保價。《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給據郵件損失,快遞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但保價的給據郵件除外。對保價的快件,不納入遇有不可抗力快遞企業免責范圍之內。當然,如果面對洪澇災害,快遞企業“能為而不為”,或者“能為而亂為”,對快件的損毀存在一定過錯的話,仍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已全額支付賓館住宿費預定的房間,自然災害造成無法前往,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嗎?
可以要求商家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時,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
撿到“浮財”,可以據為己有嗎?
被洪水沖走的物品仍歸屬于權利人,拾得人并不因撿拾行為而獲得該物品的所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拾得人應當根據物品信息盡快聯系物品所有人領取,無法取得聯系的,可交由公安等有關部門保管;交由公安機關保管的遺失物由公安部門負責聯系權利人,若無法取得聯系則應及時發布招領公告,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的遺失物,歸國家所有;權利人在領回遺失物時,要向拾得人或保管部門支付必要費用。特別要注意的是,若行為人因拾得遺失物金額較大且拒不返還,還有可能觸犯刑法,構成侵占罪。
洪災中撿到國有文物,可以據為己有嗎?
不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拾得人并不因撿拾行為而獲得國有文物的所有權、使用權等權利,必須及時依法上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盜竊、哄搶、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國有文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散布網絡謠言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警情,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如果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或者造成嚴重后果,可能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
救災搶險期間,盜竊、哄搶、搶奪、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防汛搶險救災期間,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受災的食品生產企業復工后,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承擔什么法律風險?
洪災過后,受災的食品生產企業應嚴格執行消毒殺菌程序,確保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干凈整潔,不得對可能遭到洪水污染的原材料進行加工、銷售。若食品生產企業復工后,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可能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銷售因洪災致死的家禽應當承擔什么法律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銷售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的,可能構成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或者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個人可以公開募集捐款獻愛心嗎?
個人不能公開募捐。《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規定,只有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才能開展公開募捐活動,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如果以慈善的名義向社會公眾募集財物,則屬于非法募捐。在積極向災區捐款時,最好直接向合法的募捐團體,如民政部門、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國家機關和合法公益性團體捐款,避免將原本善意的愛心變成令人懷疑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