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祁連山水涵院日期:2024-10-18
歷時2個月,調查線路7條,野外調查行程200余公里,獲得野生草種120余種,建成功能齊全、分區合理、特色鮮明的高標準草種質資源圃15畝,保存鄉土草種質135份,甘肅省祁連山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基礎工作卓有成效。
甘肅省祁連山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的野外調查工作始于今年8月份,選擇草種成熟的季節,祁連山水涵院成立由水涵院副院長、林業正高級工程師、草種專家權金鵬為調查組組長,抽調專業技術人員8人組成調查組,邀請肅南縣草原站、甘州區草原站草種采集工作經驗豐富的的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采取“邊調查監測、邊采集草種”的方式,深入肅南縣、山丹縣、甘州區、山丹馬場等地的不同類型草原,海拔高度從1800米上升到3450米,規劃了7條調查路線,克服天氣變化多端、人煙稀少、山高林密、路陡難行、補給困難、蜱蟲螞蟥蛇蜂眾多的不利因素,采集斜莖黃芪、白草、小葉柴胡、長莖蒿本、青海刺參、珠芽蓼、寬葉獨行菜、米口袋、中亞紫菀木、草玉梅、短葉假木賊等野生草種112種,順利完成了野外調查任務。
調查組在祁連山垂直帶的山地荒漠草原帶、溫性草原帶、山地草原帶、高山草甸草原帶、高山高寒草原帶5個典型草原類型,依次布設5個不同海拔(1800m、2350m、2750m、3050m、3450m)的草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點,全面開展草地樣地特征與現狀調查、樣地“四度一量”調查監測。同時采集土壤樣品100余份,進行土壤養分指標的化驗測定,力爭通過多尺度長周期的生態學定位觀測與聯網監測,為祁連山草地生態系統科學研究積累詳實準確的基礎數據,為祁連山高寒草地生態監測評估和草地碳匯功能提升研究提供實地數據支撐。
下一步,調查組將全面分析與評價珍貴鄉土草種種質資源保存、收集和利用現狀,提出主要珍貴鄉土草種種質資源保存、監測、收集與利用的工作建議和長期規劃,扎實有序開展“甘肅省祁連山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的基礎科研工作。(供稿:祁連山水涵院 張娟 苗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