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日期:2024-09-29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近年來,山丹縣主動融入“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立足工業主導型功能定位,加快實施“四強”行動,以技術創新、數字賦能促進傳統產業迭代更新提升,推動數實融合、布局科技前沿,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努力前行。
強基筑網,夯實數字經濟新底座。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數字經濟發展和傳統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正在發揮其關鍵的支撐和杠桿作用。近年,該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主動順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迭代升級、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全面實施電信普遍服務、持續推進“雙千兆”網絡建設和IPv6規模化部署和應用,加力拓展5G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分領域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和通訊保障“不托底”問題整改工作,累計建成通信機房、鐵塔438個(建筑面積約70080平米),4G基站742個、5G基站325個,實現5G網絡主城區、工業園區、重點景區、鄉鎮政府所在行政村和其他居住人口較密集的行政村連續覆蓋連續覆蓋。全縣行政村5G網絡覆蓋率達85%,500Mbps以上有線寬帶接入占全部行政村的72%。以納入全省“東數西算”算力網布局為契機,充分發揮能源和算力資源優勢,以信息產業基礎數據標注為起點,強化信息產業發展基礎,加強面向信息化發展應用的智算中心、5G網絡、邊緣計算硬件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引資引項,推動數字產業新提速。今年,該縣將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來抓,以培育“3+3”優勢產業鏈為目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夯實招商引資基礎,強化“鏈式”思維,提升服務質效,千方百計引大引強引頭部。先后引進上海先導數字經濟科技賦能中心項目和智能傳感器、甘肅新能源科技公司年產2萬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河山電纜生產線等項目,不斷加快產業數字化發展。森智能裝備西北區數智化產業園項目落地實施是該縣“招大引強”的生動實踐,也是首個智能化經濟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和“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的重點項目,項目地落地,為加快促進山丹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推進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該縣與四川中交信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人工智能產業項目框架協議,建設總算力1000P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項目包括硬件基礎設施、基礎軟件平臺、機房工程、網絡安全和數據應用服務、邊緣算力部署、標準體系建設、網絡引入和基礎網絡建設等,項目建成后將助力山丹縣加快打造以人工智能產業為主體的數字經濟體系,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今年,該縣共實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關聯項目16項,年度完成投資4.32億元。
融合促進,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數字化智能化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甘肅偉力得儲能電池公司電堆焊接車間建設4條智能電堆生產線,共有生產及檢測設備43臺套,集成智能裝備20臺套,占車間設備總數的47%。車間建立ERP管理系統,并規劃集成MES、WMS等管理系統,能夠實現電堆生產過程全自動化操作,通過車間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互聯互通實現能源監測、精細化管理、生產流程、生產工藝優化和精準化控制,車間能耗降低7.5%,資源利用率提高9.8%,每年節約原材料成本700余萬元,增加收入6300萬元。祥永啤酒原料有限責任公司精益生產管理系統成功上榜2024年度省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該系統主要包括麥芽生產關鍵工序管理、生產線自動化控制、工藝參數監控、生產過程數據采集、生產工藝曲線及數據查詢,同時應運物聯網(IoT)技術、數據采集系統、AI算法、云服務等實現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實時采集生產參數,生產過程智能分析、預測、調整,為企業提供彈性計算資源和數據存儲空間。宏能煤業實施花草灘煤礦智能化礦井改造提升項目,建設礦井綜合自動化平臺、井下電力監控系統、壓風機房集中控制系統、礦井萬兆工業冗余網絡,升級礦井調度指揮中心和電話程控和工業視頻監控系統,通過自動化、信息化采煤工作面的建設,減少安全事故風險,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達到了減人提效的。
轉型提質,“鏈式”發展新引領。加快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不斷提升產業效率、質量及核心競爭力。圍繞新能源、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等行業,建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梯次培育體系,鼓勵工業企業推進“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實現企業降本增效。丹馬油脂、展通管業、芋興粉業、金駒科技、瑞源啤酒等企業列入市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培育庫。引導祝福油脂、瑞源啤酒等企業采用先進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和數字化應用軟件,開展技術改造升級,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組織32戶規上工業企業參與全省兩化融合水平評估,為企業精準把脈,指明方向。金灣能源、騰達西鐵、張掖交投等15戶評估企業處于起步階段;宏能煤業、偉力得、金駒科技等16戶企業處于信息化單項覆蓋階段;丹馬油脂1戶評估企業處于集成提升階段,規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整體上仍處于以局部應用為主的階段,不同行業融合水平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