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區域是黑鸛主要覓食地,最近這里剛剛補水不久,現在又恰逢候鳥遷徙季,在這里棲息覓食的黑鸛、白鷺、漁鷗、赤麻鴨等種群較多,投放一些小鯽魚魚苗,能保障候鳥遷徙過程中‘體力’補充.....”在高臺縣天鵝湖張掖市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局工作人員金欣一邊投食一邊說。
“通過連日的監測發現,千余只白琵鷺、白鷺、鸕鶿已經飛抵高臺,隨著氣溫逐漸下降,還有大量的大天鵝、灰雁、赤麻鴨、漁鷗等冬候鳥也將陸續抵達高臺。”高臺縣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監測站站長李長雄介紹。
每年的10月到11月,在候鳥遷徙的途中張掖都是候鳥進行食物補給的重要“驛站”之一,為了確保候鳥遷徙過程中的能量得到充分的補充,根據監測到候鳥種類、數量以及氣候等多種因素科學研判,適時、適量、適地開展投食。此次投食累計在黑河沿岸、湖泊、水庫等野生動物覓食地投放小鯽魚魚苗1000多千克,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安全的棲息場所和豐富的食物來源。
近年來,張掖市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通過運用新型裝備和技術手段,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行為,并開展秋冬季野生動物巡查和定點投食等措施,撐起野生動物“保護傘”。
“野生動物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在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有力的保護措施共同加持下,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現身張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雪豹,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猞猁、兔猻、赤狐、沙狐、狼等都頻頻‘出鏡’。”張掖市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局局長孟文生說。(供稿:市動管局??朱建萍)